雄伟的长城绵亘万里,屹立在中国北方大地。千百年来,它以伟岸的身躯抵御着侵略,捍卫着璀灿的华夏文明。长城,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象征。
1933年,当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伸向华北的时候,中国军队又一次凭借长城抗击侵略者,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距北平城百余公里、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长城要塞——密云县古北口,成为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打响了北京地区抗击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后,又蓄谋南侵华北,1933年1月1日,悍然出兵山海关。热河省的中国守军不战自退,使日军长驱而入,3月4日占领了省会承德。3月5日,日军又乘势兵分数路,攻向长城东部各主要关口,进逼平津。日军主力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团气势汹汹地向北平的东北大门古北口扑来。驻守古北口的东北军六十七军(王以哲部)出关迎敌,因寡不敌众,节节败退。
平津危在旦夕!华北危在旦夕!面对危局,国民哗然,纷纷谴责国民党南京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南京工人通电呼吁抗日,平津等地工人、学生电请对日宣战,全国上下抗战呼声四起。在国内舆论压迫下,一心忙于“剿共”的蒋介石不得不由南方抽调中央军第十七军(军长徐庭瑶,辖第二师、二十五师、八十三师)北上,开赴古北口前线。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十七军爱国将士怀着疆场报国的决心,以从未有过的高昂士气,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先头部队第二十五师于3月10日凌晨4时赶到古北口。此时的古北口,形势岌岌可危:拥有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日军已兵临古北口关下,正准备进攻;守卫古北口的东北军全部退入口内,试图做最后的抗击。在这种形势下,二十五师顾不得长途急行军的疲劳,立即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凿坚岩,修工事,准备与防守关口正面的东北军一一二师一起,迎击日本侵略军。
二十五师赶到刚刚3个小时,日军便对古北口发动了进攻。日本飞机成群结队飞来,轰炸中方阵地。日机欺我无防空武器,低空盘旋,反复轰炸,成串的炸弹落向城头、山顶、沟坡,炸得城崩岩裂,树断石飞。这样的狂轰滥炸每小时重复一次,竟日不止。中国军队阵地被吞噬在一片浓烟烈火之中,由于工事简陋,守军尚未与日军交锋便遭受到巨大伤亡。尽管这样,他们也没有后撤一步,并且击退了日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的试探性进攻。
11日天刚破晓,日机又结队飞来,继续轰炸中方阵地。接着,大炮小炮齐鸣,成群的炮弹倾泻而下,霎时间,中方阵地又被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日军发起了全线总攻。面对漫山遍野涌上来的日军,中国守军沉着应战,放日军到达前沿时,骤然猛烈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织成一道火网罩向敌群,打得日军人仰马翻。但是,日军非常凶顽,打倒一片又涌上一片,打退一群又冲上一群。战至上午10时,东北军一一二师防守的正面将军楼阵地被突破,该师斗志全消,自行放弃阵地撤离了古北口。日军侥幸得手,更加猖狂,又集中主力乘胜围攻右翼的防守要地龙儿峪。龙儿峪阵地上,中央军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受敌两翼夹攻,伤亡惨重,但官兵互励,顽强击退了日军多次大集团冲锋,坚守不退。团长王润波身负重伤,仍指挥战斗,直至血尽而亡。日军用炮火切断了龙儿峪与旅、师指挥部的通道和电话线路,使中方无法增援,右翼防线形势危急。在这紧要关头,师长关麟征亲自率领特务连和一四九团增援右翼,途中与日军遭遇,双方短兵相接,混战在一起。关师长身先士卒,率部冲锋,被手雷炸伤5处,满身淌血,仍大呼杀敌。经过反复激烈的搏斗,终于打退了日军,恢复了与龙儿峪阵地的联系,稳住了右翼防线。
古北口左右两翼阵地的攻防战仍在激烈的进行。二十五师官兵在代师长杜聿明(关麟征师长返回北平疗伤)指挥下,以寡敌众,浴血奋战,顽强坚守着每一个阵地。12日,他们又连续击退了日军3次大规模进攻。战至中午,由于伤亡过大,古北口城又被日军装甲车突入,只得且战且退,撤出古北口,南移至南天门阵地。主力全部撤退了,只有一四五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没接到撤退命令,7名士兵携带一挺轻机枪依然据守在一座小山头上,封锁着日军前进必经的道路。日军前进至此,被他们迎头痛击,无法通过。日军以数百人的兵力反复强攻,每一次都被这7名英勇的士兵击退。日军前后伤亡100余人,还是攻不下这个山头,最后恼羞成怒,动用飞机、大炮长时间反复轰击。小小的山头几乎被削平,阵地成为一片火海。硝烟呛得他们喘不上气,烈火烧着了他们的头发和衣服,但这7名壮士紧握枪杆,没有后退半步,直至全部战死。他们的战斗为主力后撤争取了时间,他们那血战到死的精神也使敌人不得不表示敬佩。日军将他们的尸骨合葬在一起,插上木牌,题为“支那七勇士之墓”。
日军经过3日苦战,虽然攻克了古北口,但为此付出了伤亡 2000余人的沉重代价。这是日军自进犯热河以来所遇到的最顽强抵抗,日军称之为“激战中之激战”。经此一战,日军傲气受挫,再不敢轻敌冒进,又陆续由滦东方面调来了第六师团主力和第三十三旅团,并增加了空军、炮兵和坦克部队,准备进攻南天门。中央军二十五师也伤亡了4000余人,急需休整,遂由刚刚赶到的第二师接替防守南天门阵地。双方都在为下一步战斗调整兵力,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平静。
4月21日,日军对南天门中方阵地的进攻开始了。一连数日,日军的飞机、大炮交替轰击,把南天门一线防守阵地炸得遍地是焦土,到处滚浓烟。在火力掩护下,日军的步兵、骑兵、坦克倾巢出动,一群接一群地轮番猛冲。中央军第二师官兵在师长黄杰率领下,冒着日军密集的炮火,凭借有利地形有效地杀伤敌人,一次又一次将敌杀退,未丢一寸阵地。南天门中央四二一高地是日军进攻的重点,扼守高地的六旅十一团拼死血战,每天都要连续击退日军的六、七次大集团冲锋。一个连打光了,又一个连顶上去;一名军官倒下了,又一名军官接替指挥;有几次日军冲上高地,中国官兵就跃出工事,与日军拼杀扭打在一起,直至把敌人消灭。许多士兵和日军同归于尽,高地前沿躺满了日军和中国军人的尸体。日军付出惨重代价仍攻不下这座中国军人用血肉筑成的堡垒,怒恼万分,25日索性停止了步兵攻击,集中全部炮火对高地实施空前猛烈的报复性轰击。从清晨至黄昏,无数的炮弹连续不断地倾泻到高地上。高地被削掉一层又一层,许多中国官兵的耳朵都被震聋了,但却没有一个人退却。
第二师连续血战5天,伤亡甚大,疲劳不堪,遂于25日夜间由第八十三师接替战斗。八十三师又在弹痕累累的南天门一线阵地上坚守3日,顽强顶住了日军的全力进攻。28日,由于阵地所有工事尽被摧毁,八十三师才不得不放弃南天门,撤至以南600米的预备阵地。日军也因人员、弹药消耗过大,不得不停止继续进攻。战场上再一次暂时平静下来。
第二师和八十三师官兵在几乎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顽强抗击了兵力数倍于己、火力占压倒优势的日军8昼夜,毙伤日军 3000余人。日军战前曾扬言:“一星期内攻下南天门阵地”,谁知苦战8日,仅向前推进了600米。十七军爱国将士的英勇行为,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誓死御侮的决心,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民族精神。
侵略者从来都是罪恶的制造者,侵略战争必然给人民带来灾难。日本侵略军由于在古北口受到中国军队的沉重打击,所以攻占古北口后便兽性大发,实施野蛮的报复。中国军队没能撤走的伤员,日军见一个杀一个,许多老百姓也同时被杀害。古北口西南的潮河关,曾是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场,所以日军进关后便血洗潮河关。它们象一群野兽闯进村落,见人就杀,见房就烧。一个农民正在菜园干活,被日军从背后猛刺一刀,倒在血泊里。一对老年夫妇被背对背捆在一起,两名日军嚎叫着将刺刀同时扎进二位老人的胸膛。一家祖孙5口,大人都被开膛剖腹,只剩下一个3岁的男孩,被日军举起摔在地上,口鼻淌血,仍挣扎着爬到妈妈的血尸旁,哭叫着妈妈。潮河关,这个仅有70来户人家的小山村,竟有360间草房被烧,83口人被杀害。这次血腥屠杀,史称“潮河关惨案”,是日本侵略者对北京地区人民欠下的第一笔血债。
日军还派飞机轰炸石匣镇和密云县城。4月18日,正是密云县城赶集的日子,街市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突然日机飞来,抛下重型炸弹,顿时房倒屋塌,血肉横飞。县城广义和估衣铺,男女老少10余人躲在一座地窑内,炸弹落在地窑处,窑内的人全被炸飞,残肢碎肉和衣服碎片被气浪高高抛起,落挂在屋檐、树枝上……。
血,中国军人的血,无辜百姓的血,促使人们进一步认清了侵略者的本性,也促使人们警醒:面对嗜血成性的侵略者,为了生存,只有起来反抗、斗争!
北平地区人民把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化作了支持爱国官兵抗战的行动。在战区密云,许多青壮年自动赶到战场,为中央军背运弹药;许多妇女勇敢地把水和饭送上前沿;许多居民主动卸下自家门板,捐给军队运送伤员。在通往古北口的大道两旁,北平学生和密云百姓一起设立了粥棚、茶水摊、急救站。北平大学商学院组织视察团赶到古北口前线,慰问激战中的抗日将士。北平各界抗日后援会为衣单被薄的抗日将士送来大批御寒的衣物和修筑工事的工具。人民的支援,极大地鼓舞了前线的爱国将士。十七军官兵尽管已与日军鏖战多日,伤亡极大,但士气始终不减,全军上下同仇敌忾,誓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
然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南京政府却没有“血战到底”的决心。他们派遣十七军赴古北口抗战,只是为了缓和国内舆论和增加同日军妥协谈判的筹码。正因如此,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一面派代表与日本侵略军商讨妥协停战的条件,一面命令减员严重的十七军至少再坚持打两星期,以“维持政府在国际上的面子”,却又不增派一兵一卒。而日军为了进一步压迫中央军,逼南京政府按日方的条件停战,5月上旬又将第十六师团一部及第五师团一部增调到南天门前线,形成了对十七军更大的威胁。
5月10日,日军重新对南天门以南中方阵地发起了猛烈进攻。十七军以剩余的全部兵力拼死抗击,又与日军鏖战了5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全线崩溃,14日午夜被迫全部撤离密云。日军15日占领密云县城,而后迅速推进,直逼到北平近郊,迫使南京政府于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古北口方面战事的结束,宣告了整个长城抗战的最终失败。
古北口抗战,虽因国民党南京政府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而告失败,然而,十七军爱国将士的血并没有白流。他们的悲壮失败,使民众认识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误国。他们的英勇抗敌,使民众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激励着千千万万的民众走上了抗日救国战场。他们用民族之魂和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新长城,这长城将永恒地在中国大地上巍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