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细览
聂耳公开演奏《国际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每当人们听到这首激昂、慷慨的《义勇军进行曲》,就会油然而生爱国之情,也会想起它的曲作者、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但说到聂耳20世纪30年代曾参加北平左翼文化团体——北平剧联,并在北平的街头和剧院参加演出的故事,恐怕却鲜为人知。

1932年2月,中共北平地下党领导下的革命文艺团体——北平剧联成立。剧联成立之后,团结了几十个进步剧社和一批进步的青年。他们利用演剧等形式,宣传共产党的方针和主张,向群众进行抗日救国的教育,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动面目。剧联除了在北平为学生、市民演戏之外,还组织小型队伍到长辛店、门头沟、海淀等地为工人、农民演出,这些活动在北平群众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聂耳在上海明月歌剧社时,用的是“聂紫艺”的名字。他天生一副敏锐的耳朵,模仿别人说话惟妙惟肖,因此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于是,他索性在自己的姓氏下边加上一个“耳”字,变成四个“耳”字,便有了后来举世闻名的称谓——聂耳,也成为终其一生的一个响亮的名字。

1932年8月,聂耳从上海来到北平,立刻被北平凝重的文化气氛、壮观的古代建筑、瑰丽的园林风光紧紧地吸引住了。但他原拟在北平报考学校、学习音乐的梦想却被贫穷的现实毁灭了。

9月,聂耳观看了苞莉芭剧社排练的高尔基的话剧《夜店》后,高兴地加入了北平剧联。从此,这位“耳朵先生”每役必与,专打头阵,成为剧团的台柱子之一。他先后在多个剧院参加演出,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北平剧联的生活、工作启发了聂耳,他与在北平的左翼音乐家一起,组建起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音联与剧联多次联合,以活话剧的形式在剧院、街头和大学里组织演出,宣传抗日救亡。

10月28日,应清华大学东北同乡会的邀请,聂耳与剧联一起参加义勇军募捐游艺会,他的节目是演奏小提琴。在这一天的日记中他写道:早早起床,向别人“要了二十几个子”做车费,赶往中南海找老志诚。这一天,“不论在洋车上、走道时,脑里都在回旋着《International》(即国际歌)的旋律”。晚上演出开始了。只见聂耳从幕后走到台上,表情庄严地演奏起《国际歌》。这首充满无产阶级战斗激情的旋律,使台下的青年学生为之振奋,但也吓坏了晚会的主办人。他赶忙把聂耳拉回幕后,不允许他演奏这首曲子。但当聂耳回到台上,《国际歌》的旋律又回荡在礼堂里。聂耳坚持将《国际歌》演奏完,台下雷鸣般的掌声,将他从英特纳雄耐尔的旋律中唤醒。他成功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奏,而是向反动势力的一次宣战!

1932年11月8日,聂耳带着北平战斗的征尘回到了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斗争。三个月的北平生活是短暂的,但却是聂耳一生中重要的一页。正如他总结的:“北平生活,把我泛滥洋溢的热情和兴趣,汇注巨流的界堤。” ​

来源:《普罗文艺 地火运行――北平的左翼文化运动》(节选)

鲁迅先生与“北平五讲”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在上海的成立,似空谷足音,震撼了中国文坛。左联的活动,也在北平文化界和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9月18日,中共北平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左翼文化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平分盟(简称北方左联)在北平成立。之后,北平众多左翼文化团体相继成立,推动了进步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左翼文化声势日盛。当时在北平先后成立的北方左翼文化团体有:北方左翼作家联盟、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北平普罗画会、北平教育劳动者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北平分盟、北平世界语者同盟、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等。

在北方左联存在的六年多时间里,革命文学家鲁迅先生曾给予了很多重要的指导和帮助。

1932年11月13日,鲁迅到北平省亲。在此期间,他通过与北平左联负责人交谈,了解北平左翼文化团体的活动,并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鲁迅还在北平的几所大学为青年们作了五次演讲,这就是著名的“北平五讲”。

11月25日,北方左联成员以北平师范大学文艺研究社的名义邀请鲁迅到学校讲演。鲁迅热情地接待了这些素不相识的青年,并从下午两三点钟,一直谈到晚上。27日是星期日,鲁迅不顾连日劳顿,下午在北师大操场上,迎着大风作了《再论“第三种人”》的讲演。闻讯而来的听众达两千余人,是五次讲演中人数最多的一次。鲁迅在讲演中再一次揭露了“第三种人”的本质,指出文学是有阶级性的,要扶植代表工农大众的普罗文学,粉碎“皮鞋脚”妄想踢走“草鞋脚”的企图。28日上午,鲁迅在来平的最后一次演讲《文学与武力》中指出,统治阶级对于革命文学总是要压迫的,但是无效,于是就收买一些无耻文人,也用文学来对抗,但仍然无效,就又要用武力来镇压了。但这两种方法终究都是无效的。我们要为这新兴的文学萌芽而战斗,就像抚育一个婴孩一样。鲁迅的“北平五讲”,极大地鼓舞了北方左联成员的斗志,使北方左联的工作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

来源:《普罗文艺 地火运行――北平的左翼文化运动》(节选)

版权所有:首都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