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年: 月刊,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为了避免读者误会它是宣传基督教的刊物,于1916年9月出版的第2卷改名为《新青年》。1919年5月出版第6卷第5号后短暂停刊。1920年9月1日复刊。1922年7月出版第9卷第6号后休刊。1923年6月复刊,改《新青年》为季刊。1924年12月出版第4期“国民革命号”后休刊。1925年4月复刊后改为不定期刊,1925年7月出版5号“世界革命号”后停刊。《新青年》出刊历时近11年,共出版63期。
《新青年》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和主要阵地之一。鲁迅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上刊登了的《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其后又发表了《孔乙已》、《药》等,这些作品揭露了吃人的旧礼教,对一切复古主义者进行猛烈的抨击。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不断发表介绍马克思主义及中国工人状况的文章,李大钊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代表率先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在1918年1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5卷第5号刊物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Bolshevism的胜利》。“五四”运动后,该刊经过改组,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1923年又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的理论性刊物。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沈尹默、高一涵、胡适、毛泽东、黄凌霜、周作人、罗家伦、俞平伯等重要人物也都曾为《新青年》撰稿。
《新青年》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刊物之一。蔡元培称之为“五四运动时代之急先锋”,胡适称它是“中国文学史和思想史上划分一个时代的刊物,最近20年中的文学运动和思想改革,差不多都是从这个刊物出发的”。《新青年》唤醒中国一代甚至几代人,冲破封建主义的思想桎梏,走上为民族振兴的奋斗之路。它是“五四”时期最重要最有影响的舆论阵地,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